不夠好的定期定股投資法

在一次拜訪當中,一個券商朋友提到了目前台灣開始流行的定期定股服務,尤其是美股的定期投資法,朋友提到說,很多人做的所謂的美股績優股或者ETF投資,都不是真正的定期定額,而是定期定股,他也進一步說到:

"定期定股不是一個夠好的投資"

老實說,我有點意外他說出這句話,我的下一句是:
"原來你也挺懂投資的"

他笑笑說:"我投資沒多厲害啦,不賠錢,找有勝算的投資方法"

我覺得他客氣了,因為能夠了解定期定股以及定期定額的差距的人,不算太多!

先說說為何台灣的證券商開始流行定期定股的服務,我個人認為幾個原因:

1. 券商與銀行的平起平坐(Level playfield ):現在在一些財富管理的業務上,台灣的證券商不比銀行有劣勢了。這幾年在共同基金、投資債券業務上(個人認為很多人瘋債券是一種亂象,有機會再說),台灣證券商在平台上、背後金流上(如集保平台),都能將與銀行抗衡。再加上通常在證券商買相同產品,佣金較低,因此吸引一些懂的比較的客戶

2. 個資意識抬頭:現在去金融機構,只要看到共同行銷,使用者通常就會勾選"不同意",因此金融機構跨售較難。

3. 年輕用戶因為門檻降低、互聯網推波助瀾,提早進入投資市場:許多商品的交易門檻下降,包含ETF或基金投資金額不高(也有10元可以買共同基金),讓年輕人進入

這些年輕人,因為低成本、門檻較低,再加上自己資金還是較有限,因此選擇定期投資在一些工具上。

但是為何券商只有提供美股定期定股的服務,而沒有定期定額,兩個原因:
1. 不是不願意,而是法令限制,台灣主管機關僅有台股定期定額,沒有美股定期定額
2.定額需要修改系統:在美股許多績優的股票或者ETF,動輒數十元美金,等同幾百元的高價股,更不用說有上千美元的亞馬遜(美股代號:AMZN.us)或者Google等,如果要能提供定額,可能會因此用到碎股的服務,有關碎股的文章,請搜尋:麥道森 碎股 , 目前台灣證券商系統預設值為一股一股,碎股舊系統不支援,需要另開系統或修改數百隻程式。


而定期定額與定股差異在於微笑曲線,願意定期投資的客戶都知道,低檔時,買入好股票或者ETF,是正確的事情,而定額投資,以每月投資新台幣1000元,可以因為股價低,買入更多的單位數,平均的成本可以更低。以0050為例,如果100元,可以買入100股,跌到50元,可以買入200股,這300股的平均成本為 (10,000+10,000)元/(100+200 )股,平均成本為66.67元,也就是說當你一路定期定額投資,即使0050一路下跌到50元,你也只需要66.67就回本。萬一跟今年一樣,大跌+大漲到0050創新高,假設就回到100元,你的報酬率可能是30-50%。

但是定股就不夠理想,如果你設定每月買入100股,你會投入10,000在100元買入一次0050,投入5,000在50元買入一次0050,你的平均成本會是(10,000+5,000)元/(100+100 )股,平均成本為75元,在大跌時,你越買越少金額。

這樣的財富效果就有不少差距了,時間拉長,經歷的多空頭越多次,報酬率差距就越大,更不用說投入的本金在空頭時,還自動減少。

我期望是券商能夠盡快突破定期定股的困境,假設主管機關自己有在投資,應該就比較有意願開放了。不過通常都是國外做到爛,台灣才被迫開放!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共同基金診斷Part1

ETF會造成彗星撞地球的災難嗎?

討論:有關與ETF連結的商業模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