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期定值的更新、自問自答、定值再平衡法

 

回顧上次的定期定值的文章,已經時隔一年,有必要進行更新。

 

當時寫這篇文章之前,有提及賠錢的因素,就是不好的標的+不好的價格, 不好的標的,如果用股票術語來說,就是基本面差的投資標的,不好的價格則是指錯誤的投資時點。透過指數化投資,各位應該都可以很輕鬆的找到賺錢的方法,這個方法就是指數化投資。藉由指數化投資,你可以開始不要自己選投資標的,直接選擇市場,市場本身就是好的標的,再加上定期投入法,避開不好的價格,開始找到賺錢的方法。

 

定期投入法,最原始的版本包含了定期定額、定期定值、定期定股三種方法,三個方法都有其優劣點,在Michael E. Edleson的書籍中,都有介紹。

 

簡單來說,定期定額執行容易,低買、高少買、績效已經不錯

 

定值則是較為複雜,可以低多買、高少買甚至部份出場,績效一般更好

 

定股也很簡單,每期都買一張,但本質上與定額、定值很不同,高檔時買一張,低買時也買一張,屬於低少買、高多買的概念,就人性上來看,這是一種高檔貪婪、低檔恐懼的作法,一般來說,在指數上使用這個方法,績效較為低落。

 

如果各位有興趣,可以到moneydj網站上,自行試算這三個方法的績效差異,此外,這個網站也補足原先麥道森計算時,原始資料無法取得的股利數字,因此算出來數據更貼近真實(去年做的試算表將不更新,建議可採用此網站的試算工具)。

連結如下:

http://www.moneydj.com/etf/x/Tool/Tool0001.xdjhtm

 

以下是VTI的定額、定值、定股的績效比較。

 

 

 

 

如果各位有興趣,可以自行輸入主要市場的ETF、期間、扣款日、手續費支出等,來進行績效比較。

主要市場ETFVTVTISPYIVVVGKVEUEWJDXJVWOVPL0050等!

 

 

此外,看過定值文章的朋友,大多都開始躍躍欲試,希望開始透過定值來投資ETF,但是都遇到以下幾個問題:PS.如果各位還有問題,可以留言

Q1:現在全球股市在新高位置,會不會買在高點?

A1:定值投入法是一種選定標的,就採用機械性投資,逐步累積投資金額,期初投入金額少,且遇到空頭時,更有機會買到便宜的指數資產,當經歷一個CYCLE之後,績效才會顯現。

 

Q2:定值投入很好,我想透過這個方法累積10年後的子女教育金,我該如何作?

A2:首先,先確認子女教育金的金額,如果是美國私立MBA,保守估計全額支付金額約為15萬美金,需再假設學費成長率,假定10年後學費需求為20萬美金,則每年必須儲蓄投入2萬美金,可以選定上面主要市場的ETF支應。

 

Q3:續問,如果我現在有一筆資產,主要操作方式都是人家推薦的共同基金,但績效不佳,我該怎麼辦?是否要都改用ETF來投資?

A3:這種狀況的朋友,可以回顧看看共同基金診斷的文章,許多人投資共同基金都是依賴人家的建議,這些建議往往都是建議你熱門基金,且往往都是把過去績效好的拿出來推薦,就像是2007年以前,最熱門的基金就是新興市場基金、礦業基金,而這幾年因為績效不佳,就頻頻停損出場。如果你有這種狀況,建議你把資產的投資改為全球市場的配置,不要單壓單一市場,績效會改善很多。如果你不知道要怎麼選全球各區域的共同基金,ETF是一個很簡單卻有效的投資工具。

 

Q4:續問,我打算把這整筆資產進行投資,但是現在股市已經這麼高,我應該如何分配,是不是要再等呢?

A5:有關這個問題,研習會拼大跟麥道森都已經回答多次,整筆資產的配置,有一個股債配置比例,你可以配置不同成數在股票或者債券,配置比例沒有絕對好壞,但往往許多人全數配置在股票,當市場大跌時,受不了就全部停損,也有人在經歷過大虧之後,換了大跌恐慌症,然後全數都配置在債券。你必須要做的是問問自己需要多少報酬率來達成某個理財目標,此外,這樣的報酬率,市場出現大波動時,你受不受的了。麥道森看過太多

原本堅持資產配置,股債配置比例的,往往都在市場大跌時,解約或停扣!你的資產配置績效能否實現,往往跟人性有關!

 

如果你還是認為現在全球股市較高,你可以配置較少的比例在股市,譬如說50%股市、50%債市是你的預設比例,然後透過每年再平衡方式,依照市場價值來重新調整回預設比例

 

Q5:我曾經在研習會聽過擇機優化的概念,當時拼大有提到擇機的概念,是不是我可以把上述50%股市的比例,作略微調整,譬如說這50%內,如美、歐因為這幾年漲多了,配置略少(如美歐僅配置20%),然後其他新興市場配置略多(如新興市場配置30%)!

A5:是的,你可以作這樣的調整,這種作法是屬於已經進階的作法,一般來說,如果你決定50%投資在股市,依照全球市場分配,依照下圖VT的市場分佈,你原本可能是美洲(包含拉美)25%、拉美0.75%、歐洲14%、亞洲9(合計50)

 

但,你可以擇機優化,這種作法也可以說指數內的傾斜,你帶有主動操作的眼光,配置較多在漲較少的市場。譬如說你配置在美國15%、拉美5%、歐洲10%、亞洲20%等。這種作法是一種進階的作法,就指數角度來看,年度的績效報酬率,往往會回歸平均值,因此漲多自然會修正,就讓這種擇機優化作法成為一個很好的選項。

至於這種擇機優化,能不能把它機械性定義下來,麥道森在下一篇文章將介紹定值再平衡法(這個作法架構及名稱源自於CFP 好友PAUL的提供),讓整筆資產的配置,可以透過歷史報酬率的數值,進行擇機優化的分配,這種作法,可以取得較100%投入於股市較低的報酬率,但也大幅降低了投資組合的波動性,或許更適合人性使用!

 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共同基金診斷Part1

20160520資產配置,該動態還是靜態及 ishare 資產配置系列ETF介紹

美股ETF:BOND.us債券天王精選名單